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构建及实践应用浅谈

来源:安全监察部-刘吉祥|发布时间:2023-07-02 16:33:14|浏览次数:

  2015年1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等多个制度性文件中提出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2021年,新《安全生产法》将“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纳入法制要求。具体到民航领域,2019年3月1日民航局下发《民航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指南》(以下简称“长效机制”)。2022年8月31日又发布了《民航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完善民航风险隐患治理体系,并指出民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动态监控。对民航生产经营单位而言,“双重预防机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制度内容变动较大,如何更好地理解危险源及隐患区别、隐患治理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双重预防机制效能,成为承接政策、调整机制、落地见效的一大难点。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西北国际货航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就充分落实“双重预防机制”要求,梳理解决相关难点问题进行阐述。

图片1.png

  一、坚持目标导向科学合理构建融合机制


  双重预防机制的第一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对应SMS的第二大支柱——安全风险管理,本质相同。双重预防机制的第二重预防机制——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属于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三大支柱——安全保证的一部分。


  双重预防机制本质上是推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的一种支撑工具或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风险管控,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分级为基础,运用各种有效措施来管控风险,以隐患排查治理来追溯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定位风险管控措施缺陷,持续改进各运行环节。双重预防机制离不开安全管理体系,将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结合、协同运行,才能最大化发挥双重预防机制带来的安全效能。具体应通过现行的《航空安全管理手册》《航空安全管理程序手册》实现制度程序的融合,无需另行制定其他程序。


  二、坚持问题导向从细从实辨析重点难点


  (一)基本概念辨析


  如何厘清危险源和隐患的边界,是一大管理难点。在“双重预防机制”中,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及一般事件等后果的条件或者物体,条件通常指环境因素,物体通常指运行体系内存在的能量或物质。隐患只有两种类型,生产经营单位违反规定或因风险控制措施失效或弱化可能导致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及一般事件等后果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的缺陷。危险源不再保留一、二类分类,现有危险源定义更接近“长效机制”第一类危险源内涵,而第二类危险源则直接归为安全隐患。危险源和隐患的概念调整,需要审视以下几点:一是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消除的,而隐患是针对已知风险或制度而言的,是可以消除的。二是危险源及隐患的辨识,应是附着于所属责任部门,主体不同,划分的类别也可能不同。例如当机位灯光照明不足时,对于机坪管理部门来说,违反了照明标准规定,应是隐患;而对于机坪运行保障单位来说,却没有违反规章制度,也没突破风险管控措施,属于一种客观存在的运行环境,应是危险源。


  (二)关键流程辨析


  系统与工作分析(系统描述)。结合国际民航组织《安全管理手册》(Doc 9859),接口的风险往往是非正常事件的常见诱因,系统描述内外部的交互界面及接口,有两点优势:一是有助于更好地识别系统内部危险源,例如“机坪运行保障安全”,同一业务在围绕系统内部固定的人员、设备、系统、信息传递等基础信息之外,也包含天气、时间、位置等特定信息,因此制定全面系统描述条件下的控制措施,可以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二是有助于开展系统间风险管理,了解各种变动对运行程序及安全管理的影响,如系统间的风险转移及系统之间风险关联。


  危险源识别、风险分析无变化。


  风险评价及控制。特别强调剩余风险及衍生风险的评价,其均达到可接受水平后,当前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方可有效,才能进入系统运行,避免将临时过渡管控措施作为管理常态而忽略剩余风险和衍生风险。


  (三)融合过程辨析


  1.依托自愿报告、内部审核、监督检查、法定自查、事件调查等质量控制手段进行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判定,若存在以下情况,适时启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风险管控:


  (1)若安全隐患被判定为重大安全隐患的;


  (2)安全隐患判定过程中发现潜在危险源的;


  (3)安全隐患属重复性违章违规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范畴的。


  2.启动风险评估时,对危险源库中需关联危险源的控制措施进行分析,若控制措施失效,则启动隐患排查流程治理隐患。


  三、坚持结果导向系统全面管控风险隐患


  在风险隐患管控过程中,公司结合“安全智慧平台”建设,立足信息化手段,以“降低制度落地难度、加大管理覆盖广度、规范过程管理准度、聚焦查治问题精度、提升逻辑关联强度、提高数据集成密度”为目标,形成“安全管理靠制度,制度落实靠机制,机制运转靠台帐,台帐信息化靠表单”路径模式,在落实“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基础上,提高安全管理体系成熟度,具体优势如下:


  (一)双重预防工作可视化。运用SMS智慧平台建立工作计划,通过平台进行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隐患排查治理。定期/不定期进行危险源、隐患控制措施的跟踪验证完成闭环管控。持续的运用SMS智慧平台进行危险源库(全员可见)的更新与修订,隐患库(全员可见)的准入、升级、退出,以期实现危险源、隐患的全流程、系统化、动态化、可视化管控。


  (二)双重预防工作关联化。通过一系列质控手段发现问题,在SMS智慧平台下发整改时可根据实际选择是否进行隐患分析,若选择进行隐患分析,本条问题会触发隐患分析流程;在隐患分析过程中若识别出危险源,可在隐患分析模块选择关联危险源,进而触发危险源识别流程。通过系统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关联融合。


  (三)安全信息输入途径便捷化。如:全体员工可利用SMS智慧平台、SMS工作邮箱、24小时值班电话、匿名短信、移动端(随手拍)等方式进行自愿报告,若从SMS智慧平台收到信息,可立即处理,选择立整立改,或者按需启动风险管理流程或隐患排查流程,从信息的输入端实现便捷化。


  (四)数据统计分析高效化。通过平台进行自愿报告统计分析、强制报告统计分析、危险源识别统计分析、隐患管理统计分析、监督检查统计分析、整改通知统计分析,使安全信息分析更具准确性、高效化。


  本文研究的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管理模式,提供了适应组织差异、规范过程管理、集成庞杂数据、提高管理效率的解决方案,完善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数据化和智能化。

COPYRIGHT © 2019-2021,WWW.NWAIRLINES.COM.CN,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西北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16571号
sitemap feed